在吉县,提起县果业服务中心技术站站长朱峰,所有的苹果种植户都不陌生,而且会竖起大拇指夸赞,吉县苹果多亏了朱站长,他可是我们的专家。”
参加工作30年来,朱峰一直奔波在苹果生产的第一线,在吉县苹果扩面积、提品质、推广普及新技术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为苹果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果农增收做出了显著成绩。
其实,朱峰并不是科班出身,他是通过勤奋学习才逐渐掌握果园管理技术的。
了解朱峰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学习和钻研。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西农大马恩正教授经常到吉县指导技术,办培训班,朱峰每天都待在他的身旁,用心倾听马教授的每一次讲课,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马上请教。在马教授来吉县指导的多年里,朱峰学到了许多从课本中学不到的实践经验。后来,只要有果业专家到吉县传授技术,总少不了朱峰的身影,因此,他也得到了不少真传。
在跟专家学者学习的同时,朱峰还多次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技术培训班,虚心和勤奋的学习态度让他一步步由果业管理的门外汉变成了深受果农信赖的专家。
朱峰是个有心人,也是有志向的人。1989年,他随同果业服务中心的领导和同事,带着吉县苹果到北京参加评比。在来自全国几百个样品中,他一眼就认出“11号”是吉县苹果,让同事们感到惊讶。评比结束后,他恳请专家组组长把吉县的检评结果给他一份,同事们问他要这个做什么,他说他要带动吉县果农生产出全国金奖苹果。
1992年,朱峰带着经自己指导出产的红星苹果参加了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评比中,专家给出了“整齐度、高桩、五棱突起、着色浓红均匀、硬度大”五个全国第一。唯一不足的是淀粉含量高,含糖量低。
就在专家们商议是否给吉县苹果评“金奖”时,机灵的朱峰大胆地向评委之一的全国水果专家汪景彦教授提问:“红星苹果什么时候最好吃?”
汪景彦教授说:“采摘以后15天。”朱峰说:“汪老师,我们的苹果从采摘到检评才5天,淀粉含量高,10天以后转化成糖,含糖量不就提高了吗?”汪教授听后竖起大拇指对朱峰说:“小朱,全国金奖是该颁发给你们吉县。”就是在这次全国首届农业世博会,吉县红星苹果获苹果类唯一金奖,至今让吉县人引以为豪。这次能拿金奖,朱峰可谓功不可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吉县开展“科技兴县”论文征集活动,朱峰根据吉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全国评比的经验,撰写了《发挥吉县优势,发展高档苹果》一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吉县发展苹果产业的优势以及发展前景,文章在400篇论文中获“一等奖”。从此,吉县苹果种植面积五年迈了四大步,从4万亩发展到20万亩。
担任技术站站长20多年来,朱峰和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苗木培育、调运到规划、打点、挖坑、回填、栽植、定杆、修剪,再到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哪里上工程,哪里就有他的足迹,他抓过的工程,年年是县上的“样板工程”。
作为技术站负责人,朱峰以苹果园管理的新技术推广使用为己任,他先后参加了果园生草、铺反光膜、果实套袋、生物防治、果树修剪等新技术的普及,参加编写了《“八改十配套”操作技术规程》、《有机苹果生产技术》等技术指导资料的编写工作,为千家万户果农增产增收尽了自己的努力。
2012年夏季,吉县东城乡遭遇了60年不遇的雹灾,当不少果农不知所措时,朱峰及时赶到,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受灾果农,将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他提出的措施得到上级专家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吉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苹果提质升级战略决策,技术员们都投入到“减密间伐”技术推广的热潮中,朱峰更是跑遍了全县的果园,苦口婆心劝说果农采用“减密间伐”技术,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该项技术在全县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让数千户果农实现了增产增收的梦想。
在朱峰心里,苹果就是他一辈子的事业,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吉县老百姓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