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纪家乡鱼石村九组村民王福炯,早年在外地打工,学习卤菜制作技术,自主创业干起卤菜和水面加工生意,挣得人生“第一桶金”,并回县城买了房,一家人过上安逸舒服的日子。
然而,不满足现状的他,又涉足养鸭、养狗行业,不料亏个精光,只能忍痛割爱卖掉住房,再次走上从零开始的艰辛创业路。后来,他发现养羊业商机颇多,便坚定走下去,再次迎来发展春天。如今,他成立了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技术、销售等服务,带领村民共同发展黑山羊产业。王福炯表示,他的梦想就是——
元旦刚过,笔者在犍为县纪家乡鱼石村九组见到王福炯。说起养羊,他在当地可是小有名气,村民们都称他为“羊倌”,说起他的创业故事,人们更是津津乐道。
外出务工挣得“第一桶金”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90年7月,17岁的王福炯初中毕业,面对贫困的家庭环境,王福炯在家干了3年农活便外出务工。
1994年11月,王福炯到江苏省徐州市一公司当上了卤制品技师,由于勤奋肯干、好学上进,赢得公司领导的认可,每月工资有500多元。“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1997年上半年,王福炯离开公司开始自主创业。他先后辗转南京、无锡、南通、扬州、江都、盐城等地,做卤菜和水面加工生意,挣得人生“第一桶金”50万元。2006年春节,他用10多万元在犍为县城买了套住房,让家里人过上了惬意的日子。
创业路上到处暗流涌动。2007年春,不甘于平淡的王福炯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存栏3000多只的养鸭场,结果亏得血本无归。无奈之下,他只好忍痛割爱,低价卖掉了县城的住房;与此同时,他还投资8000多元喂养肉狗,还是以亏本失败而告终。
当上“羊倌”迎来发展春天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前期的失败并没有阻挡王福炯前进的脚步和创业的激情,2007年下半年,他开始收购小羊和大羊贩卖,并发现其中商机颇多:外界对肉羊的需求量大,而当地羊资源紧缺导致收羊困难,当地丰富的青草资源可以解决肉羊食料问题,养羊肯定大有前途。
天道酬勤,机会总是恩赐有准备的人。2008年初春,王福炯用剩下的部分资金买了5只母羊,走上了养羊致富的道路。刚一开始,“门外汉”的他遇到不懂技术和资金困难等问题,但这些“拦路虎”没有让他退却和止步。他到书店买书自学,给羊防疫治病;向亲戚朋友借钱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经过努力,2009年底,王福炯养羊终于有了规模和起色,以前的5只母羊变成了50只羊。
羊的肉质想要有保证,青草必须成为其主食,随着规模扩大,青草已经不能满足羊子的需求。2011年,王福炯承包了周围村民25亩土地种植台湾甜象草和黑麦草,解决羊子的食料问题;2013年底,王福炯拜师学艺学会了杀羊,让妻子每天在罗城镇农贸市场卖羊肉,他在家里喂养管理羊子,养、收、销“一条龙”产业链逐步形成。2014年,王福炯出栏小种母羊、小种公羊、小商品羊300多只,收入20万元左右;收售商品羊上千只,收入5万元以上;现存栏种母羊、小羔羊、种公羊、肉羊400多只。
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创业路上彷徨、迷茫、挣扎的一幕幕让富裕起来的王福炯不敢忘却,乡村干部给予政策帮扶的场景时时在眼前浮现,村民的撂荒地无私赠予让他很是感动。“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带领村民脱贫过好日子,自己责无旁贷。”王福炯明白,党的扶贫攻坚号角已吹响,要实现“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华丽转身,作为市列贫困村的致富带头人的他责任在肩。
2014年3月,王福炯成立了纪家乡黑羴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户养殖黑山羊共同致富。现在,已有17户农民加入合作社,规模呈逐步扩大之势。“我以前养殖外地白山羊,抗病能力差,收益不好,都淘汰了。自从加入合作社养殖黑山羊,现在有100多只种羊,一年收入10多万元,比打工强多了。”玉屏乡新民村一组养殖户段大兵说起养羊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看到王福炯发了“羊”财,鱼石村的村民也跟着干了起来,在他的技术支持下,全村已喂养黑山羊900多只。
缺资金、缺技术的农民该如何养羊脱贫致富?王福炯“对症下药”,开出了一剂良方——寄养模式,规避农民的资金和技术风险。“靠自己喂养更多的黑山羊,时间和精力都不够,但采用寄养模式就可以做到。”王福炯介绍,“我提供小羊和解决技术、兽药、销售等问题,农户出土地、劳力、管理;实行最低保护价10元/斤回收,分红比例为农户7成,我占3成。”目前,已有玉屏乡玉屏村三组罗云和公平乡竹根村四组周光河两个寄养大户,他们都喂养了30多只黑山羊。
“乡里和村上给我的帮助很大,我必须要当好这个致富带头人。”当笔者问及王福炯为何要带领村民致富时,他感慨万千,“从2012年到现在,乡上共给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2万元,帮助我做大规模。乡、村干部还积极帮助我协调农民撂荒土地,为产业发展支招献计。”王福炯表示,下一步,他将以“培植大户,示范带动,全面推广”为发展思路,带动农户养殖黑山羊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