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江门精准脱贫有望年底搞掂

发布于2025-04-10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江门精准脱贫有望年底搞掂

  原题:精准扶贫,江门先人一步

  全市80条贫困村、1万多贫困人口年底有望脱贫

昨日会上,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介绍政府精准扶贫成效。

  昨日上午,江门市政府举行了精准扶贫工作媒体见面会,向媒体介绍了江门精准扶贫工作。预计年底,全市8 0条贫困村、1万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此外,江门实现了两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将城镇贫困户纳入扶贫开发帮扶范围,实现扶贫对象全覆盖;率先将扶贫工作与守住绿水青山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破解了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介绍了一年来精准扶贫的三个“全面完成”成效,以及江门的创新做法。

  扶贫对象城乡全覆盖

  昨日早上,江门市长邓伟根更新微信称:最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了热词。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刚结束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全国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江门是最早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举措的,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应该说,在扶贫攻坚的思路上是先人一招、行动上是先走一步的。

  去年10月,江门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并将其确定为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项目之一。在此思路指导下,江门的两个率先显得尤为突出。即在继续开展农村“双到”扶贫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将城镇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纳入精准扶贫帮扶范围,改变了过去只帮扶农村贫困对象的传统做法,实现扶贫对象城乡全覆盖。

  另一做法即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统筹安排“精准扶贫与村级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对守护农村绿水青山、发展绿色循环经济G D P,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村集体,给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和资源激励型财政补贴,从而找到了解决“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之间矛盾的办法。

  年底或完成精准脱贫

  会上,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表示,预计到年底,贫困户精准脱贫任务可以全面完成,全市80条贫困村的1055户4029人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372.2元;贫困村以外2823户8839人的农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64元,全部实现脱贫。此外,纳入帮扶范围的城镇3503户困难家庭,至11月底已有468户脱贫并退出低保。

  容福华提到,全市80条贫困村通过兴建物业出租、入股致富楼项目分红等长效机制,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脱贫任务。同时,通过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和资源激励型财政补贴政策,使得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年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全面消灭了贫困村。

  此外,全市1320个行政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直接面向群众提供社会保证、医疗卫生等103项基本公共服务,惠及了170多万农民。

  容福华对下一步的扶贫工作计划做了简单介绍,将进一步提高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10万元以上提高到2018年的20万元以上。进一步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力争新一轮扶贫工作任务完成后,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

  (采写:南都记者 蒋臻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Q & A

  让有能力的人去就业

  南都:今年为何将城镇困难家庭纳入帮扶对象?

  市民政局局长陈霞:希望通过帮扶城镇困难户,让有能力的人去重新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减少对政府的依赖。

  请了第三方评价绩效

  南都:3300万元资金是如何落实到当地的?

  市财政局局长汤惠红:我们首先花了3个月的时间对行政村的生态林进行登记,如果村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下,就给予财政补贴,鼓励行政村保护青山绿水。比如按照每亩一定金额,补足10万元。三年内如果资源没有减少,会兑现这些奖励补贴。

  做法

  ●创新工作目标

  2013年,江门在根据省委、省政府第二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部署,将省定的21条重点帮扶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共467户1798人纳入帮扶工作范围的同时,又结合本地实际,将市定的59条重点帮扶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589户2290人,及贫困村以外的贫困户2823户8839人一并纳入帮扶范围。今年初,又把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共3503户6805人也纳入扶贫工作范围。

  ●创新资金使用方式

  市财政局今年初统筹安排了“精准扶贫与村级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3300万元,用于建立分类分档资源补助和奖补机制,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和资源激励型财政补贴政策。村干部工作重点由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委会收入向守护绿水青山提供公共服务转变。

  ●创新帮扶方法

  帮扶方式由传统的“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帮扶农村贫困户时,可以根据当地资源和主导产业优势,创新利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帮助农户脱贫致富。此外,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建立了助医、助学、转移就业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机制。三就是打造“互联网+扶贫”模式。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