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小山村 天天迎客来
“祖祖辈辈吃不饱,就靠卖点柴和草。”10多年前,这是新田县莲花乡新屋场村的真实写照。这个小山村,最多时曾有20多名“光棍”。
11月底,该村支书刘道忠却自豪地对记者说:“仅今年,村里建起40幢小洋楼,每幢造价30多万元。9名五保老人住进了人平35平方米的新房。”
新屋场村是该县1958年修建金陵水库时的移民村,人均不足5分地。是什么让新屋场村发现了巨变?
南瓜闯出致富路
刘道忠1965年出生,1981年南下广东打工。他回忆:“当时就想出去吃饱饭。”
2001年,刘道忠发现本地蔬菜在广东很受欢迎。于是,他尝试用本县的客运车托运蔬菜到广州贩卖,一趟能赚300多元。
2003年,刘道忠回村试种下1亩“一串铃”小南瓜,收入近5000元。第二年,他动员村民种植。廖建林等10多名贫困户被他说动心了,当年发展小南瓜30亩。廖建林的2亩小南瓜收入1万多元。
到2007年,村民们还流转邻近村的耕地,种植订单蔬菜1100亩。
山村建起大农场
2010年,刘道忠结识了广东东升农场负责人区景泰,区景泰在新屋场考察后,认为这里群山环抱,土质肥沃,适合发展有机蔬菜种植。计划连片流转耕地30年,完善基础设施,创建新田县东升农场。
听到消息的村民纷纷找到刘道忠:“土地给你了,我们将来吃什么?”
“两年后,大家才放心把耕地流转给农场。”今年76岁的村民赖大昆说。他的2亩地每年有1000元租金“进账”,他和老伴在农场工作,年收入3.9万多元。他对记者说:“这比自己种地收入要高,更重要的是没了风险。”
2012年,农场流转新屋场和邻近雷公窝、冈上等村耕地5000多亩。投入3600多万元硬化水渠、建滴灌系统、冷库等。蔬菜主要销往香港、澳门、新加坡。
目前,农场长期用工600多人,平均年龄56岁。新屋场村70%的家庭有人在农场务工,全村形成了有技术的年轻人在外务工,年纪偏大的“50后”在农场务工的发展模式。
村民邱运忠全家7口,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他和妻子,还有70多岁的父母都在农场务工,人均收入2万多元。
观光农业促小康
葱郁的蔬菜地里有了观光道,依山傍水建起了新景观……记者看到,观光农业正在新屋场村兴起。
去年5月,刘道忠在村支部换届选举中当选村支书后,带领村民依托农场发展观光农业。
在农场从事管理工作的村民刘道春介绍:“游客可以体验采摘、加工蔬菜的乐趣,可以观赏蔬菜的冷藏、脱水等全过程,可以开展垂钓、野营等旅游项目。全村家家户户都参与旅游业。”
“天天有客来,自酿的米酒也卖出了好价钱。”村民彭京东说。他与妻子在农场务工5年,建起了小洋楼,又办起了农家乐。
刘道忠接过话茬,说:“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至少在万元以上,预计明年将大幅增长。我们正在规划50套住房,为年满60岁以上的村民免费提供人平35平方米以上的住房。进一步完善各项福利,争取全村明年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