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的1982年中央下发了具有划时代的第一个 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我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了充分肯定。同时,在紫阳“斗城”出现了“背篼”和到省城西安的保姆,(现在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是第一批中央一号文件的受益人群。再后来,顺着那个浓厚的川音随滚滚铁流加入“打工族”和“民工潮”的队伍大军南下,去沐浴南粤大地的第一场春雨。1989年1月,中共紫阳县委也以第一个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劳务输出的决定》向农民告知:“要脱贫、走出门”。率先成为内陆省份第一个向东南沿海城建制输送富余劳动力而成为敢于“吃螃蟹”的紫阳人。世纪之交,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紫阳实施“世行贷款劳务输出”和“推进西部开发就业”两大项目,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利用外资项目开发转移贫困山区劳动力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将70%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战略目标,“大就业创新路,大手笔抓劳务”,从“走出去”开拓市场,维权服务到“请进来”召开大型劳务招聘会等重大举措,对农民进行开发式扶贫。2005年转移就业8.37万人次,经济收入超过4亿元,农民人均劳务工资性收入在1000元以上,占农民年均纯收入的63.8%,人均增收500元,在劳务、茶桑、畜牧三大主导产业中劳务经济占2/3。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县和全国首批劳务输出重点示范县。被誉为“吃螃蟹的劳务大餐”。
“凤还巢”的新型农民建设紫阳新农村
进入新世纪的2004年中央第一个以促进农业增收的一号文件下发,紫阳提出了“稳定数量、保证质量、提高劳务经济含金量”的战略思路。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并造就一大批有市场经济头脑、有经营管理能力,有一定积累资本的劳务产业大户,当时全县拥有10万元以上的248户,其中100万元以上的66户,千万元以上的8户,能人大户积累资金超过两亿元。这些积累资金的大量回流为加快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和后来落实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等几个一号文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蒿坪镇的邱双赞先后投资800多万元修“小康路”、“致富桥”,建农贸市场,解决了该镇3000多人的吃菜难题,创造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300多个劳动力就业,从而加快了紫阳北大门城镇化步伐。劳务输出给紫阳带回大量资金的同时,还造就了大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联合乡的陈帮强、王老五、易代福等自筹资金,在该乡发起全县首届农民体育运动会,县上四大领导班子到场为其呐喊助威,四川、河南的农民工也赶来参加这次运动会,中省市重要媒体先后报道一代新型农民的典型事迹成为首次上人民日报的紫阳人而再度“吃螃蟹”。
从“洗脚”进城的打工仔到“修脚”创业的董事长
如何解读中央今年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笔者做了有趣的对比,2005年紫阳农民年均纯收入1669元,只占全国同期3255元的51.1%。而紫阳当年输出8万人次,创收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8亿元的50%和全县生产总值11.7%亿元1/3,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超过1000元,占年纯收入的63.8%,比全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6.0%还要高27.8%。农民一年种粮纯收入460元,而紫阳外出务工的年劳务收入是5000元。不到10年后的2013年,紫阳的农民纯收入大概6881元,比2005年增加4.5倍,工资性收入约4531元,占纯收入的65.8%。2013年全国农民纯收入8896元,比2005年增加2.7倍,人均工资性收入4035元,占45.3%,底于紫阳农民工资性收入65.8%近20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占农民收入大头的打工收入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双碰头”的“双重压力”下,紫阳的农民收入正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更有趣的是,2014年紫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0亿元,转移人数和2005年不变的情况下劳务收入增加了2.5倍,占农业人口1/3务工人员揽下50%的经济收入,劳务经济一直支撑起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正好实现了当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时提出的“稳定数量、保证质量、提高劳务经济含金量”的战略目标。近年来,紫阳的决策者适应市场变化和外部用工需求以及农村劳动力更新换代的结构特点,创新思路,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并将此作为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惠及民生的基础工程。县政府办下发的《关于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再度向农民告知“想致富、学技术”,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后通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捆绑培训资金200万元,免费培训各类人员2500人。县政府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修脚足疗养生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主抓并倾情打造“紫阳修脚师”品牌,去年四月至今不到一年通过订单培训“紫阳修脚师”1500人被安排到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连锁有限公司。 郑远元,这个连初中都没有读满,14岁就外出打工的山里娃,从摆地摊起步,经过几年的打拼,一举成为“全国诚信企业家”和修脚足疗养生行业的领军人物及业界精英。现为郑远元专业修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专业修脚连锁店遍布全国各地达620多家,员工超过5000余人,2014年毛收入达6个亿,积累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达3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紫阳外出从事专业修脚足疗养生行业的已超过4000多人,从事修脚行业的年收入比2015年打工收入提高10倍。仅他所在的高桥镇铁佛寺村从事该行业的近千人占总劳动力的60%,每人年收入5万元,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典型的“铁佛现象”。其经济收入成为紫阳劳务经济、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一大亮点,再度成为人民网、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中、省、市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
撰稿人:杨志贵, 陕西省紫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陕西省紫阳县紫府路县政府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邮编:725300
电话:1539936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