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火热的“互联网思维”让很多传统行业飞了起来。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水平,而“互联网”这一无比先进的“生产要素”,更是为传统农业的裂变新生注入了无限能量,也再次将传统农业的升级之路推上风口浪尖。
“互联网下传统农业的升级之路,实际上讲的是农业信息化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一语道破,就互联网下传统农业的升级之路娓娓道来,生态农业、种业有望成为2014年热点板块,粮食安全和土地改革的关注度会贯穿整个2014年,传统农业的升级之路已经越来越宽阔,资金也会争相涌入农业中,与此同时,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还会不断加大。
为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我国是农业大国,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之中,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农户小生产和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使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结伴而行”,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是农业升级之路上的最大考量。
对此,牛盾表示,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在快速推动农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当中,也尤为重视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信息的对称,如果在互联网条件下,拿到的信息少,那就弱之又弱。“所以说,在互联网条件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信息对称的问题。”牛盾说,农民需要的信息,政府就应该及时、权威地在网上发布,告诉农民群众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价格信息、成本的信息、销售的信息,使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农民自己来决定生产计划。
农产品的品牌化是必经之路,而品牌营销更离不开各种新媒体,“褚橙、柳桃、潘果”无不都是借助微博、微信形成病毒传播的成功案例,可以预见今后会有更多人为家乡或特色农产品代言,社会化媒体将成为农产品营销的新战场。
为此,牛盾建议,政府要做好互联网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让互联网机制得到延伸,真正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传统农业因低价值、慢运作的方式一直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以现代生产方式、加工方式和经营方式运作的现代农业,无疑是一个潜力无限、财富巨大的庞大产业,一个继互联网之后的“新兴产业”。
培育新型农民做未来种田人
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11年以“三农”作为“一号文件”的主题。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大面积转移,导致出现农村空心化问题,原有的零碎经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业生产需要。“未来谁种田”的问题已经无可回避。
牛盾指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这意味着既要注重引导一般农户向采用先进适用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的方向转变,又要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类型、多元化的农民合作社。在不断提高农户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内外兼修,‘内’要培养新型农民做未来种田人,‘外’要依靠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为互联网下传统农业的升级鼓呼助力。”牛盾说。中国农产品必将做大做强,这是国策、社会与经济环境、产业规模、技术条件、竞争环境、消费水平和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出现的结果。当前,政策利好,社会经济条件允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