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曝2013年中国整个养鸡行业巨亏1000亿

发布于2024-12-19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曝2013年中国整个养鸡行业巨亏1000亿

2013年行业损失高达1000亿

2014年1月行业总损失估计在200亿左右


据农业部定点监测,春节前禽产品价格不升反降,1月份第4周,活鸡价格17.31元/公斤,同比下降4.42%;鸡蛋价格8.62元/公斤,同比下降10.21%.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春节前禽产品销量出现反常下降,北京、山东、江苏、陕西等地27个批发市场2014年1月份白条鸡交易量同比下降8.0%,环比下降2.7%.

据农业部监测,目前商品代雏鸡销售量和价格齐跌,2014年1月第4周商品代蛋雏鸡和商品代肉雏鸡价格同比均下跌10 %.据企业反映,广东省大规模种鸡企业存栏量减少30%-40%,鸡苗投放量减少20%以上;江苏主产区1只商品代雏鸡亏损1元钱。

“过去10年赚的钱,去年一年全赔进去了。”吉林德惠市程鹏家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程恩宝这个春节过得特别揪心———2013年,他养鸡净亏1000万。

这并不是养鸡行业里鲜有的“倒霉蛋”:在2012年年底的“速成鸡”及去年3月爆发的H7N9流感两大风波重创下,一场30年未遇的危机正悄然将家禽养殖业逼入悬崖。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给南都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整个养鸡行业巨亏1000亿。

南都记者深入吉林、广东两地调查发现,无论是父母代肉种鸡养殖户、商品鸡养殖农户还是蛋鸡养殖户、屠宰场,几乎都处于严重亏损中。

然而危机还远未终结。随着春节前后H7N9流感案例的不断通报,这种惨况愈演愈烈。有不少养殖户甚至迷茫地反问:这个有着7000多万从业者的行业,是不是要消失了?

 



企业杀鸡求存

农业部畜牧业司给南都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据农业部监测2013年底,白羽肉鸡存栏量比2012年下降14.5%,预计全年出栏量减少16.2%;黄羽肉鸡存栏量下降8.2%,预计全年出栏量减少7.7%;蛋鸡存栏呈波动下降,2013年底存栏量同比降11.5%.

与硬邦邦的数据相应的是残酷的现实。父母代肉种鸡(经过育雏育成后,按设计的品系间进行杂交、产蛋,用于孵化繁育商品鸡的种鸡)养殖企业待种鸡产下种蛋,孵化成鸡苗,然后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将鸡苗供应给养殖农户饲养,然后再回购,这是养鸡业的普遍模式。然而在这轮危机中,父母代肉种鸡养殖企业成为亏损“重灾区”。

吉林市永吉县鸣兴牧业的负责人林淑清从事养鸡业超过30年,她是吉林市第二大父母代肉种鸡的养殖户。“我从没见过这个行业的低迷时间能持续那么长,亏损面能那么广的。”林淑清觉得很无奈。

市场行情的大跌让林淑清被迫不断收缩养殖规模。“2013年8月杀了6.5万套(以套数表示种鸡数量,如100套是指100只母鸡和配比公鸡的数量和),2013年11月底杀了4.6万套,现剩11万套。”高峰期其父母代种鸡养殖规模高达24万套。如此扑杀,林淑清的亏损额达1100万。

和林淑清有同样遭遇的企业多不胜数。“每扑杀一套肉种鸡,大概要损失120元。”程恩宝告诉记者。2013年程恩宝共养了15.6万套父母代肉种鸡,但现仅剩4.6万套。他的损失也超千万。吉林公主岭市万兴种禽场的孙万奇说,2013年,他一共养了3.6万套父母代肉种鸡,但现仅剩1.6万套,损失180万。

因孵化的鸡苗没人要,父母代肉种鸡养殖企业只能将种蛋当商品蛋来卖。不过依然无法止亏。据程恩宝透露,目前鸡苗的价格为0 .6元/个,种蛋为4角/个,而这两者的成本价分别是2.5元和1.6-1.7元。亏本转为商品蛋,销路也不一定能打开。林淑清坦承,年前她还有500多箱种蛋卖不出。按每箱360个的标准规格算,仍有18万个种蛋。

距吉林数千里外的广东开平,在这个华南三黄鸡等优质鸡的生产重地,养殖户同样举步维艰。江门市禽业协会会长、广东参皇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禄虽然在行业摸爬打滚近40年,但也陷入深深的迷茫中,他所任职的两家企业亏损近亿元。“如果再这样下去,我都不敢想象会怎样。对于企业来说破产就破产了,但背后牵扯到太多合约农户的生计。”

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企业开始涌现。德惠市升喜饲料加工养殖场负责人孙术清高峰期养殖规模有9万套,但去年9月他不得不关闭养殖场。黄永禄表示,在开平已有一家年出栏100多万只的养殖企业破产退出,合约养殖户血本无归。

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导致的。“因肉鸡消费急速下滑,销售出现亏损;然后引至鸡苗销售下滑,鸡苗供应现亏损;亏损效应随之传导到父母代、祖代种鸡养殖企业。”广东省家禽业协会会长陈迎(微博)丰表示,行业正处于整体亏损状态。事实上,祖代种鸡数量少,压力并不太突出;商品代鸡苗方面,养殖户不盈利可减少鸡苗进货。不过父母代种鸡一上就持续1年多,其间不停孵化鸡苗,父母代种鸡养殖企业由此处境最艰难。

养殖农户退出

在整个养殖产业链最末端是众多规模不等的养殖农户。按现在普遍的“公司+农户”模式,养殖企业通常都会给农户保底回收的价格。不过这也未能让农户逃过亏损的命运。

赵林(化名)是吉林德惠市布海镇的养殖户。去年12月中旬,他刚出栏7500只白羽肉鸡。养殖企业以3.35元/斤回购,虽保底回购,但刨除饲料、兽药等成本,赵林这批鸡亏了一万多块。“本来养四十天就出栏,但因屠宰场库存太大减少收鸡数量,我被迫养到50天。”赵林透露,过了最佳出栏时段,鸡的肉料比会降低,养得越长亏得越多。这批鸡出栏后,赵林至今未再养。

“这附近,10家鸡舍有9间都空了。”赵林说。

当地的养殖户告诉记者,退出现象普遍存在。有养殖户表示,室外温度零下十多摄氏度,鸡舍温度高,如有养鸡屋顶的烟囱会冒白气。如不冒白气,说明已没养了。

从赵林所在的鸡舍出来短短几百米,记者见到了三家鸡舍,无一例外都是窗户已被寒风刮开,且烟囱无一丝白气。“我很疑惑这个行业是不是要消失了。”养了7年鸡的赵林表示,只有等屠宰场说鸡涨价了,他才会再重新养。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