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农” 搭建桥梁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民需求不断升级,可传统的农村商业销售额小、商品价格高、品质粗劣,已难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农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商机,但由于农民收入、农村用电、用水、消费环境的差距,造成农村有效供给明显不足。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薄弱,乡镇农民消费主要依靠集贸市场和落后的代销店、夫妻店来实现。二是农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现象突出。随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城市打假力度的加大,假冒伪劣商品、三无商品和过期变质商品流入农村,使农民成为直接的受害者,消费安全得不到保障。
服务“三农”,是供销社的重要责任。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从2000年起,华宁县供销社立足基层,搭建农村、城市商品流通的桥梁,致力于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消费品两大网络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利用系统网络和规模优势与厂商合作,做总代理、总经销,以取得稳定的有价格竞争优势的货源。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改造、新建、收购、加盟等办法,建设区域、县域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发展农资直营、加盟连锁店,由点到面分步整合,增加网点,终端前移,扩大网络体系,延伸服务范围。另一方面筹建和培育区域配送中心,开展配送业务。加快整合乡村两级销售网络,择优吸纳一批供销社系统外的农村社会网点资源加盟供销社连锁经营体系,建成以县级为主体、乡镇为骨干、村级为基础的农村新型日用工业品经营体系。
开放办社 整合资源
宽敞整洁的房子,从事农资、副食品超市、生活用品等商品的经营,这是记者在华宁华溪甫甸村委会荷包田农家店见到的情景。经营农家店的孙微琼说:“我们村子有400多人,村里还有两家小店,自从农家店开起来后,另外两家的货品卖不动了。农民们非常喜欢到这个店来买东西,每月的营业额有36000多元。”村民们说:“自从建起了农家店,我们不出村门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省心多了。”这个农家店只是华宁县近年来发展的90多个为农服务网点中的一个。
针对农村人口分布、经营网点和市场消费特点,华宁县供销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扩大连锁覆盖面,以县级连锁经营企业或城区综合商场(百信)、农资公司为依托,以连锁配送为主要形式,推进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以县农资公司配送为龙头,乡镇分公司、超市为骨干,村级农家店、农资店为基础,多种业态并存的网络化连锁经营格局,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和促进农民消费。目前,已建成农资店、便利店(农家店)180个,100%覆盖全县村委会,在禄丰、青龙、盘溪、华溪建成4个乡镇级配送中心,农资连锁店每年供应化肥近4万吨,市场占有率达90%。
在网点的布局上,该县供销社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充分利用基层社经营场所和镇、村集体房屋设施,通过自筹、合作或加盟等方式建设。在发展步骤上“小步快走”,逐年发展,发展一个,成熟一个,做到建得起,能巩固,有效经营。在经营模式上,广泛吸纳能人加盟,开放办社,先后吸纳了100余人改制后仍在农村从事流通领域经营的职工、农村能人、农村农产品经纪人、农村企业加盟。通过开门开放办社,使供销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机制灵活,竞争有力,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型流通平台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提高了服务水平,连锁超市冲破了农村供销社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三尺柜台”,改变了供销社你买我卖的交易方式,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融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因素。当地农民不出村、不进城,就可以买到安全、放心、合理价格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