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粮食生产与供给的战略高度考虑,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对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固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和更大的力度提高粮食价格,确保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保护和激发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当前显得更为迫切需要。即使粮食的产能再高,如果农民种粮食作物所获得的收入仍然比种果木、种药材等其它经济作物以及比外出打工所获得的收入要低,就依然没有多少人愿意多种粮食作物,粮食的高产能也只会是一句空话。
近些年来,由于从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在我国辽阔的农村大地上,一些青壮年农民都已习惯于到城市打工挣钱,只剩下留守的老弱妇孺在家经营土地,而他们种地又由于体力不支不得不将部分土地放弃耕种,因此土地“撂荒”的现象早已普遍存在。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的粮食产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和发掘。尽管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提高粮食价格,对粮食收购采取“保护价”,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但其力度似乎是仍然不够,农民由此获得的增收往往由于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同步、甚至更大幅度的上涨而抵减或者“掉得更深”。
因此,应对粮食和食物安全挑战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既要从长远之计着想提高粮食产能,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粮食产能,又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大粮食“直补”力度,使粮农更多地增加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只有在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提高到一个适度的水平,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种粮也是很“划算”的,其种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恢复和提高,提高粮食产能的计划也才会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应对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