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全国种粮标兵闫世民

发布于2024-11-23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全国种粮标兵闫世民

    从一个贫困的农民,成为固定资产8000万元的大公司的董事长,闫世民47年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在家乡白花花的盐碱地上,闫世民通过科学种田,培育良种,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闫世民(资料图片 来源:梁园网)

    翻阅闫世民的档案,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耀眼的光环:中国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中国乡镇企业家、农业部种粮大户,省突出贡献人才、省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省优秀高级人才、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市十大民营企业家、市十大杰出青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商丘市奥运火炬手……荣誉的背后,是超出常人的牺牲,是矢志不渝的奋斗。 

  1961年,闫世民出生梁园区李庄乡潘堂村,潘堂村有60%的土地是盐碱地,被群众称为“鬼边子地”。闫世民从小就对农作物的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地里种瓜、种豆。后来,商丘市农科所的专家在潘堂村繁育玉米种,他就瞅机会与专家们接近,问这问那。生产队就让他外出学习,闫世民就这样成了生产队里的农业技术员。 

  土地包产到户后,闫世民琢磨着在盐碱地上种植棉花,使原来一亩皮棉不足5公斤提高到52公斤。加上畜牧养殖,他成了全乡第一家种植万元户和养殖万元户。 

  1982年,尝到科技致富甜头的闫世民到市农科所拜玉米专家周克忠和小麦专家王学文为师。他一边在农科所搞试验研究,一边在村里带领农民搞育种、繁育。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又用家人节衣缩食省下来的10万元钱,到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拜访请教专家教授,陆续引进“鲁麦一号”等新品种,使小麦增收30%—50%。1983年,他和专家周克忠合作育成中高产玉米良种“豫玉一号”,该良种1985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后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为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闫世民把村民组织起来加入种子繁育的行列,并免费为村民耕地、播种、浇水。同时,他将本家兄弟8户共39人的117亩土地合并成一块作为试验田。从1982年开始,闫世民共引进小麦新品种(系)140多个,引进番茄、辣椒、茄子、西葫芦、西芹等蔬菜新品种60多个,引进棉花新品种30个以及高粱、稻谷、大豆等新品种,使昔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一块块良田。市、区多次在潘堂村召开观摩会、交流会,推广该村经验。 

  1999年5月,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搞科研,他投资380万元建成了闫庄科技新村。新村建筑面积达4653平方米,分为办公区、生活区和住宿区。村民们按劳取酬,统一住房,统一工作服装。大家和谐相处,互敬互爱,互让互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闫庄科技新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闫世民陆续创建了商丘市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站、商丘市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中心商丘分中心等。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河南省华慧种业有限公司,公司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是集科研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产业化民营企业。该公司目前正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涉及生物科技工程、种子科技工程等。 

  科技走上致富路,盐碱地里也生金。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闫世民举办科技人员培训班25期,科技讲座30多次,培训人员1.8万人,繁育、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6万公斤,推广面积850多万亩,使农民增收粮、棉、油、菜、果3.9亿公斤,增收9亿多元,4.8万多户农民受益。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