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川派盆景折射成都文气雅致的城市气质

发布于2024-12-22 来源:农讯网: > 种植技术 作者:
导读: 在成都的园林和博物馆里,盆景是一大亮点。作为成都颇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是中国传统盆景四大流派之一。从东汉开始,蜀中的盆景艺人就开始摸索如何把山水和大自然的神奇浓缩于一个小盆中。至五代

  在成都的园林和博物馆里,盆景是一大亮点。作为成都颇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是中国传统盆景四大流派之一。从东汉开始,蜀中的盆景艺人就开始摸索如何把山水和大自然的神奇浓缩于一个小盆中。至五代,蜀中盆景艺术方兴未艾,独树一帜。川派盆景起兴于唐宋,成型于明清,最终形成独特的川派盆景制作技艺流派和风格。川派盆景以“高等艺术、美化自然”驰誉于世,更折射出成都历来就是一个闲适富足、文气雅致的城市。

  看非遗

  川派盆景成一绝 离不开巴山蜀水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浸润

  川派盆景历来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昨日记者在人民公园里看到,经过精心修剪的盆景郁郁葱葱、玲珑潇洒,精妙而和谐。它们仿佛将巴山蜀水美景浓缩其中,令观众流连忘返。“川派盆景不仅精致好看,其中更是有大学问。”昨日,成都盆景制作技艺传承人张重民,将川派盆景的奥秘向记者娓娓道来。他指着身边的盆景,饶有兴致地告诉记者,由于四川山水、树木资源极为丰厚,地貌环境临大山险水,所以川派盆景将幽、秀、险、雄、高、悬、陡、深造型集合于盆钵之中。树木盆景则以苍古、飞垂、倒挂格律浓缩于一景。

  他向记者解密道,经过历代盆景艺人摸索和实践,川派盆景在制作技艺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制作技艺分为树桩盆景制作技艺、山石盆景制作技艺、树石组合类盆景制作技艺三种。第一种擅长表现树木千姿百态的身姿,具有绝妙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效果;第二种擅长表现奇山怪石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人耳目一新;第三种则融前两种技艺于一体,综合表现树木山水的幽险,体现出和谐而高度凝练的审美观。无论川派盆景在制作技艺和表现手法上如何千变万化,其核心离不开巴山蜀水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浸润和熏陶。他自豪地说,川派盆景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就是“以小见大,缩龙成寸。”20世纪60年代,陈毅元帅在一次品赏川派盆景后,欣然题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语虽平淡,但表达了一个四川人对川派盆景的钟爱之情。

  川派盆景要成型 重意境精选材 少则3至5年多则10多年

  “制作这些盆景,少则3—5年,多则十多年,甚至更长。”看着记者惊讶的表情,张重民介绍说,川派盆景以成都为中心,代表四川省的盆景艺术风格。传统盆景制作方法中枝干造型有裁剪、弯曲、蟠扎、嫁接、雕饰五种方法,另外还有枝叶和根部造型等辅助方法。在整形修剪过程中,常强调看、慢、裁,一步一步实施。他说,川派树桩盆景以丰富多彩的规则式传统蟠扎技艺见长,名目繁多,具一定的格律,主干和侧枝自幼按不同格式弯曲,注重立体空间构图。干形格式有掉拐、方拐、对拐、滚龙抱柱、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等。蟠枝的方法有平枝、滚枝、半平半拐等。而树木根部多以盘根错节、悬根露爪的造型为主。所用树种有金弹子、贴梗海棠、罗汉松、六月雪、梅、石榴、竹等。近几十年来川派盆景在继承传统造型基础上,创新了一批姿态自然、颇具特色的自然式盆景,与传统的古雅奇特桩景相映成趣,为川派树桩盆景的发展创出新路。

  如何才能创作出一个好作品?他介绍说,第一个就是立意,做盆景如作画,要意在笔间,看意境;另一个就是选材,不管是石材、树材,都要和创作意境融合;最后是布局要合理,主次分明、稀与疏都要掌握好。要成为一代盆景制作名家,盆景制作技艺固然重要,传统文化底蕴也不能少。张重民自1978年起即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园林景点设计、施工,生产管理工作;研究风景园林、盆景制作的平面和立面空间构成关系,并拜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盆景艺术家何子元、陈古清为师,分别向他们全面系统地学习四川规律树桩的蟠扎技术及山水盆景制作、造园、堆山叠石、理水、绿化栽植技术。与此同时,他还师从山水画名家张幼矩、朱常棣、罗其鑫学习中国山水画,同时自习中国花鸟画及书法,让其盆景充满中国山水画意境。

  品历史

  川派盆景历史悠久 历代文人雅士咏吟有声

  川派盆景技艺从东汉一直延续至今。据了解,1979年在成都发掘出一处东汉墓,出土了一个条形土陶盆,配置木雕荷花盆景,这是成都最早的关于盆景的物证。相传五代时,就有后蜀孟知祥帐下一位梅姓官员隐居成都西郊,遍植梅树,并依画意蟠扎,而作多种姿态的梅桩;唐代,川派盆景有了一定发展,在一些宗教题材的石刻、石窟中,可得到见证;至宋,则有苏东坡、陆游、梅尧臣等诗人在蜀期间玩赏并制作了一些山石盆景于庭院中,厅堂内,在他们的诗作中,对盆景的描绘更是咏吟有声。如苏洵曾作《木假山记》,借景抒怀。后苏东坡还写作了《双石诗》。爱国诗人陆游在蜀期间,也写了很多咏吟盆景的诗,同时他还亲手制作盆景。至元、明、清,川派盆景技艺得到长足发展,最重要的是,蟠扎技艺在民间花农中兴起、发展,促成四川盆景树桩的繁荣和技法的突进。

  清末民初,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成都青羊宫都举办花会,各地花农和盆艺者都把自己制作成型的树桩送到花会展示、销售、品评。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储秀宫”“养心斋”的珍宝玉石树桩盆景,其造型与成都规律类树桩基本相同。这些树桩盆景都是当时的四川官员送给皇帝的祝寿贡品,所展示的主干和枝盘造型则是川派所特有的。业内专家评价,如果不是衣食无忧,人们绝不会有闲情雅致来摆弄盆景;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川派盆景也不会成为全国盆景四大流派之一。川派盆景的发展历史,折射出成都历来就是一个富足而雅致的城市。

时间:2019-06-04点击: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