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盛,曾维铭,李槐,何达崇
(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3)
金秀地处东经109°50′~110°27′、北纬23°40′~24°28′之间,全县森林面积(2.00×103)km2,森林覆盖率达87.34%,其中水源林面积(7.06×103)km2。有广西最大水源林保护区、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源头示范县、大瑶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4个称号。县境内共有集雨面积10km2以上的河流26条,担负着周边来宾市、柳州市、梧州市等200多万人口的生产用水及(1.00×104)km2耕地灌溉用水,年输出水量(2.5×109)m3。由此可见,其生态保护是极其的重要,但这与金秀林农依赖砍伐树木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矛盾非常突出。
本所自2008年开始,承担区科技厅下达的金秀大瑶山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攻关项目,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证明金秀大瑶山特定的环境气候条件相当适合食用菌的周年种植。
1气候特点
金秀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山内海拔不低于700m,具有显著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特点,即冬暖夏凉,阴雨天多,日照少,湿度大,气候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都较明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69h,占可照时数的29%。多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5℃,年平均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8℃,全年无霜期283d,多年平均降雨量1648mm,年平均降雨日数190d,雨季分布在5月~8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县城年干燥度为0.66,蒸发量小于降雨量,空气湿润。风向变化明显,一般冬多偏北风,频率平均为27%,夏多偏南风,频率平均为33%。春秋两季为北风和南风交替时期。金秀近10年逐月平均气温见表1。
2周年栽培技术
2.1品种与季节安排
金秀山内环境气候条件,适合多种食药用菌栽培如香菇、灵芝、木耳、金福菇、鸡腿菇、侧耳类等,但经过多年的试验证明,以桑枝杆为主要基质栽培香菇和草腐菌(金福菇、鸡腿菇等),其出菇效果较差。因此,根据金秀气候特点、逐月气温变化规律、栽培基质及其来源、地理人文条件以及食用菌温型特性和市场适销品种等因素,对金秀大瑶山食用菌实现周年栽培的品种及出菇季节安排见表2。
表2说明,出菇(耳)期选择为百云6号为春秋两季、台毛一号为夏季、金针菇为冬季。
2.2菌包制作
由于金秀大瑶山空气湿度较大,会给制包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菌包的生产非常关键。
2.2.1时间安排
百云6号:1月上旬和7月中旬;台毛一号:4月上旬;金针菇:10月中旬。
2.2.2工艺流程
原料→粉碎→兑水→闷堆过夜→辅料→拌匀→调整水分和酸碱度→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体培养。
2.2.3操作要点
(1)原料与粉碎
主要原料为桑枝杆,来源于45km左右的桑蚕产区。经过直径6mm~8mm筛网粉碎处理成桑枝屑,备用。
(2)配方
百云6号、台毛一号栽培料配方:桑枝屑90%、麦麸5%、玉米粉3%、石膏1%、石灰粉1%、水170%,初始pH7.5~pH8.0;金针菇栽培料配方:桑枝屑85%、麦麸10%、玉米粉3%、石膏1%、石灰粉1%、水170%,初始pH7.5~8.0。
(3)润水
根据实际投料量,按比例称取桑枝屑,加入相应的水分和石灰粉,搅拌均匀后,建堆盖膜润料过夜。
(4)拌料
将料堆摊开,加入辅料(麦麸、玉米粉、石膏预先混匀),充分搅拌均匀后,检查含水量和酸碱度,其中含水量的检查一般以手用力抓料有水渗出指缝但不下滴为宜,若未达要求,需进行调整。
(5)装袋
采用17cm×33cm菌袋,使用冲压式装袋机分装,要求松紧适度,一般每袋装湿料重1.1kg左右,插入接种棒,套上无棉盖体,不宜采用棉花塞。
(6)灭菌
可采用常压或高压2种方式进行,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菌包在锅内均应分层摆放,以利蒸汽穿透均匀,在此前提条件下,灭菌参数参照为常压灭菌:以上大汽后4h(此时料温达100℃)开始计时,维持15h,停火,焖过夜(约18h)开锅;高压灭菌:按照高压灭菌锅操作规程进行,维持0.15MPa、3.5h,切断电源,待锅内压力自然降到零后,开锅。
(7)接种
灭菌完毕,及时将菌包移入预冷间,强制打冷至料温为30℃~35℃,再送入接种车间,用气雾剂同时开启紫外线灯进行空间和菌包表面消毒3h后,接种人员经过缓冲道并换上专用接种服装进入接种车间,要求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接种时,抽出接种棒,让菌种自然落入孔内,料面再封1层菌种。
(8)培养
接种完毕,将菌包送入培养室,开启空调机,维持室内温度(26±1)℃、湿度65%左右,并避光进行菌丝体的培养,历时25d~30d,菌丝体覆盖完培养料,再经过10d~15d后熟期,便可进入出菇管理。
2.3出耳(菇)管理
出菇设施条件要求较为简单,采用竹木结构、能遮阳挡风雨的简易棚即可。
2.3.1百云6号、台毛一号
催耳芽:去除菌包上的无棉盖体,收紧袋口,经过0.1%的高锰酸钾溶液表面消毒后,用直径5mm、长度15mm、间距50mm的开孔器开出耳孔,然后按品字形倒立排放在经平整和杀虫消毒处理过的畦面上,袋与袋距离200mm左右,盖上透光性良好的薄膜,第4天开始,每天早晚各揭膜1次,每次30min,并抖掉薄膜上的倒汗水,第7天开始有耳芽出现,至第13d~15d,耳芽已基本开片,即转入耳片生长管理阶段;出耳管理:出耳期间,主要是水的管理,在保证有足够的通气、光线的情况下,应保证有足够的水份,水质要求清洁卫生,符合饮用水标准。淋水的次数、持续的时间长短,视耳片的状态而定。温度不低于18℃,一般每天早、晚各淋1次,每次淋至耳片充分展开,似干耳充分泡足水的状态。淋水时,应打开门窗、掀起薄膜等,保持环境良好的通风状态;采收:当耳片充分展开,能轻易(不费劲)地摘下时,证明耳片生长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正常温度及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从催耳芽开始至采收第1茬,一般须30d左右。百云6号一般可收2茬~3茬,历时约2个月,台毛一号一般可收3茬~4茬,历时约3个月。
2.3.2金针菇
去除菌包上的无棉盖体,拉直袋口,把培养料表面的老菌丝扒掉,称为搔菌,等新菌丝长出来后,用报纸覆盖袋口,并向上面喷水,再于报纸上面覆盖1层薄膜,保持报纸湿润状态,在温度12℃~13℃、湿度80%~85%的条件下,经过4d~10d,出现菇蕾,当温度达到5℃~8℃时,掀开棚四周薄膜,让冷风吹2d~3d后,然后进行正常的出菇管理,通过调整出菇棚周围薄膜,维持棚内温度10℃左右、湿度80%~85%,可培养出优质的金针菇,当菌柄长度达13cm~15cm左右、菌盖未展开时,即可采收。采收后,仍然在料面上搔菌,然后按常规进行管理,出下一批菇。正常情况下,一般可收3潮菇,历时约2个月。桑枝屑规模栽培示范出菇(耳)场面见图1。
3小结与讨论
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形成适合于金秀大瑶山包括品种搭配、栽培基质、菌包制作、出菇管理等内容的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规模示范的鲜耳(菇)生物转化率达:百云6号(2季平均)125.74%、台毛一号139.04%、金针菇126.24%,投入产出比最高达1∶3.67(金针菇)、最低也达1∶1.87(毛木耳),平均达1∶2.89,经济效益显著,并且所产菇品质量优良;金秀大瑶山素以原生态环境著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不宜发展工业产品,因此,以桑蚕业的下脚料-桑枝杆进行食用菌周年栽培,不仅带给林农正常的经济依靠,并且为生态环境的更加友好提供重要保障;要使金秀大瑶山桑杆食用菌周年栽培获得良性发展,有关部门尚须在政策、体制、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扶持,引进适合的运作模式,如公司+农户+基地,并且打造金秀大瑶山特有的有机食用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