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07把自主种回来:菲律宾怡朗市的韧性社区菜园

发布于2024-11-22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07把自主种回来:菲律宾怡朗市的韧性社区菜园

文/ 廖翊筌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 专案佐理研究员)

居住在频繁受到灾害侵扰的环境,加上缺乏灾害应变的能力,让人们变得脆弱;气候变迁则提升了灾害风险,使脆弱的社群面临更加严重的灾害冲击。

面对灾害风险与气候变迁威胁,粮食安全为其中生存关键;拥有稳定自主的粮食供应,可以降低日常维生与地方生计所受到的冲击,避免因为食物供给与配给中断,导致饥饿甚至饥荒的问题,也可以创造微型社区经济,从种植到共食,让社区内彼此相互扶持,进而降低灾害对于生计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扰动,使得受灾社区得以恢复并重建得更好(Build Back Better)。

因此,亚太防灾能力建构中心(APEC-Emergency Preparedness Capacity Building Center, EPCC)提出“更具灾害韧性的小农(Plant Back Better, PBB)”之倡议,提倡具备韧性概念的社区农业种植策略,以建构小农面对灾害和气候威胁的调适能力。在APEC与科技部的支持下,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与菲律宾怡朗市政府防灾办公室(Iloilo City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fice)、农友种苗菲律宾分公司(Known-You Seed Philippines)、世界蔬菜中心(World Vegetable Center)合作,将PBB倡议化为真实的社区行动,2019年于菲律宾怡朗市塱尼里,共同执行韧性种植示范计划。

菲律宾怡朗市塱尼里与韧性种植计划

怡朗市位处冲积平原,临海且地势低洼,水系纵横且河道蜿蜒。近二十年来,随着防洪工程、水岸景观开发以及快速都市化,市政府陆续将散布于河岸和市中心的非正式聚落迁移到都市边郊地区。位在怡朗市最北端、作为迁居安置基地的塱尼里(Barangay Lanit),主要安置了河道整治、堤防兴建、疏洪道辟建、河滨公园步道、旧机场用地商业开发的拆迁户,以及风灾与火灾之灾民(图1)。

怡朗市为菲律宾中部大城,位于第6政区(Region VI)西维萨亚斯(Western Visayas)区域内。塱尼里(编号1)位于怡朗市的最北端,安置了因防洪治理与都市发展而被迫迁移的居民(原居村里为编号2至8)。图片由作者绘制。

异地重建让居民远离住屋被河水冲走之风险,也让住屋从自力营造的竹屋与铁皮屋逐渐升级为水泥房舍,然而仅重建住宅却缺乏生产设施,使生计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原先主要以临时工、建筑工、三轮车夫、摊贩为业,经济条件大多为低收入户的居民,从市区缝隙被迁至广袤农田旁(图2)。但农业并非他们熟悉的技艺,加上缺乏资本与可耕地,使他们只能在聚落周围的畸零地种植,或在稻作休耕期承租土地来种菜;纵使农企业曾开授农业训练课程,皆难以鼓励居民转作农业,最终仍选择每日长途移动到市区讨生活,倚赖社会福利资源甚至街头乞讨来过生活。

塱尼里局部空拍画面。聚落群主要由一层楼的低矮房舍构成,包含政府或社福机构兴建的水泥房屋,亦有居民自行搭建的竹屋、铁皮屋,住宅紧密相邻且缺乏公共设施。画面上方农田为怡朗省(Iloilo Province)的管辖范围;画面中间偏左、L型排列、12栋的绿色屋顶聚落,为一都市原住民社区—阿提族社区。

作为一年期、小规模的示范计划,如何有效卷动社区参与农业行动,如何建立适合在地、又可持续自主运作之种植策略,成为推动计划的首要关键。因此,在当地社区团体的建议下,计划执行团队从塱尼里不同邻里中征求有志者,共计二十位种子学员来参与。

同时,因应当地干湿分明的气候条件,最初规划了四到六月的干季作物种植、七到九月的雨季作物种植,种植项目包含使用市场导向的经济作物,以及自用为主的家庭菜园。计划执行团队提供工作坊期间所需的种子、工具、资材、农地与各项技术支援,透过低成本、低技术门槛的农业知识分享与实作,以打造兼顾气候适应、经济收入与营养摄取之社区菜园,并且希望参与家户能将今年的收成,转为经营农业的第一桶金,即便外部援助逐渐抽离,社区也能持续自主运作下去。

极端气候的冲击与看天吃饭的农业

迁居至都市边陲,远离了河川暴洪,避开了家毁人亡的灾难,但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农耕只能看天吃饭;而极端气候更加剧了不利耕作条件的影响,即使努力田间劳动,仍可能面临收成尽失的惨况。相邻的怡朗省是菲律宾的农业重镇,塱尼里却是怡朗市中唯一划有农业用地的村里;市府虽无偿提供农地供计划使用,但该土地长期荒废杂草丛生,周围缺乏灌溉与排水设施,社区仅能凿井汲水或等待雨水浇灌。

社区菜园原定于四月底种植耐旱作物,因为久未降雨演变成旱灾、土地干裂无法整地、民生用水优先供应,最终使种植只能先行暂缓。计划期间又适逢市长轮替,市政交接再度展延计划。直到八月重启计划,改种耐湿作物时,却因为农地地势低洼,逢雨季严重积水,后续虽用抽水机排水再进行移株,但幼小的植株却被随后来袭的台风豪雨惨遭灭顶,社区菜园俨然成为水塘,参与者的劳动成果几乎付之东流(图3)。

农务收入的不确定性,是让社区居民难以鼓起勇气投入农耕的一项关键。当八月初准备整地作畦时,近半数的参与家户担忧PBB计划赚不了钱而不再参与,他们认为在田里工作时间越久,在外赚钱的时间就越少。对这些迁居家户而言,种菜难以创造额外收入,不如回到市区打工换取每日薪酬,有做就有得吃。

2019年八月,社区菜园无法排出台风利奇马带来的豪雨,严重积水,植株全数浸于水中。由阿提族社区提供。

农业也可以是社区发展的契机

塱尼里的居民,除了包含来自怡朗市各地的拆迁户,也有在此重建家园的都市原住民——阿提族(Ati)。阿提族是分布于菲律宾中部的原住民,随着都市发展而流离失所,成为了缺乏稳定工作、甚至仰赖街头乞讨过活的都市贫民。一位阿提族的牧师,透过教会募款,在塱尼里购置土地,建立属于阿提族自己的社区。

在市政府与社福机构协助下,居无定所的族人开始兴建自己的房舍,跟随大人在街头讨生活的孩童则有了上学的机会,越来越多族人来到了社区,从一开始的12户增加到24户家庭。然而,即便有了自己的家园,生活仍然困难。被社会视为乞讨者、不洁之人、不事生产者、麻烦制造者,种种污名让阿提族被邻居排挤、被社会排除,而难以找到稳定工作。于是,参与PBB计划成为了阿提族改善生计的机会。

为了公平分配各聚落的参与机会,计划规范了每个聚落只能推派五名代表参加工作坊,阿提族也不例外。但阿提族不仅止于参与训练,他们将工作坊所学带回社区,积极地分享给族人,并自发地在社区的土地上尝试,调整原有的耕作方式。

随着干旱解除,2019年五月族人着手整地,将住家周围的畸零地,如道路、池塘旁边的空地,整为一道一道的田畦。他们也在田边设置屏障并堆高田畦,以应对雨季期间的水灾威胁。六月播种和育种,他们主动联系农友种苗的技术协助,种植秋葵、四季豆、树薯、丝瓜和木瓜等,并且应用世界蔬菜中心所传授的家庭菜园知识,运用当地原生品种的玉米,作为防风防虫的围篱,保护内圈的低矮作物(图4)。

七、八月陆续收成,阿提族一步一步摸索的新菜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收获,不但能喂饱社区孩童,尚有收成能对外贩售。原本嘲笑原住民胡搞瞎搞的邻居,反而对阿提族刮目相看,除了向他们买菜还讨教种菜的方法。丰收让阿提族得到了新鲜蔬果、农作收入,也让他们获得农耕的成就感、强化了自我与社区认同。

文章标签: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