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植物灰霉病怎么防治?特效药有哪些?

发布于2025-01-22 来源:农讯网: > 种植技术 作者:
导读: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花、果、叶、茎均可发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防治灰霉病特效药有哪些吧!

嘧霉胺

嘧霉胺为新型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其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作用机理独特,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脂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效。

腐霉利

腐霉利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内吸性好,低温高湿条件好。

多菌灵

一种与多菌灵有副交互抗性的杀菌剂,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这种作用方式与多菌灵很相似,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如灰霉菌一旦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而对乙霉威很敏感。相反,对多菌灵敏感的灰霉菌,乙霉威则表现为无抑菌活性。

乙霉威

乙霉威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多菌灵有交互抗性,与多菌灵有负交互抗性,也是多菌灵抗性灰霉菌会对乙霉威很敏感,一般不作为单剂使用。

异菌脲

异菌脲属于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对孢子、菌丝体、菌核同时起作用,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在植物体内几乎不能渗透,属保护性杀菌剂,对灰葡萄孢属、核盘属、链孢霉属、小菌核属、丛梗孢属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菌核净

菌核净是专家针对农作物易感染的“真菌、细菌、病毒”而独家研制开发的强效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内吸、渗透、治疗、持效期长等特点,有内吸传导双重作用,叶面喷施能迅速传导到病害部位,由表及内彻底杀菌,多种病菌一次清除。

咯菌腈

咯菌腈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多抗霉素

多抗霉素是金色链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属于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干扰菌体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还能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

花卉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花卉灰霉病是花卉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在花卉的生长季节经常发生,轻者影响叶片,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影响开花,对花卉品质和产量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制约着花卉生产的经济效益。
         病原及危害

   灰霉病的病原是灰葡萄孢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的灰葡萄孢,病部出现的灰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病部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主要病原。温暖、潮湿是灰霉病流行的主要条件,成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棚室滴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病菌主要通过植株伤口侵染,也可从开败的花器、坏死组织和表皮直接侵染。在相对湿度90%左右,温度在18℃至25℃的条件下最容易导致灰霉病发生。空气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迅速;花盆放置过密,通风不良的温室中发生严重;氮肥过多,植株组织嫩弱,则发病重。

   灰霉病危害多种草本、木本花卉,如仙客来、丽格海棠、秋海棠、新几内亚凤仙、瓜叶菊、倒挂金钟、蝴蝶兰、荷包花、一品红、四季报春、翠菊、大丽花、大岩桐、天竺葵、鹤望兰、唐菖蒲等50多种花卉。

   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枝干、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紫褐色斑点,直径1至5毫米,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直径7至12毫米,中央淡黄褐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扩展相连成片,严重时整个叶片焦枯。叶缘发病时,叶片有些扭曲。绿色茎上为紫褐色长圆状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叶柄上的症状与茎上的病斑相似,但为长条状,其上生有暗绿色霉状物。

             综合防治

   防治花卉灰霉病,要采取以下多种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如香石竹,红花品种较黄花品种抗病,在同等条件下,红花品种比黄花品种发病轻。

   注意前期处理种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分钟,流水冲洗40分钟后使用。也可用52℃水浸种30分钟,晾干后备用。

   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要求土壤必须是无病新土,并对盆土、花盆、种球进行消毒。

   为减少侵染来源,应随时清除病花、病叶等残体,对于凋谢花朵也应及时剪除。

   用种球、种苗种植的,种植前应先剔除病株,用0.3%至0.5%的硫酸铜溶液浸泡30分钟,水洗晾干后再种植。

     (一)加强田间管理

   时施足底肥,促进植物发育,增强抵抗力。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提高抗病性。发病初期及时摘除发病部位,不可直接堆在温室或放在垃圾堆上,应集中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加强盆花的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花盆之间应留有充足的空间。浇水要遵循“见干见湿”原则,盆土不宜过湿,防止积水。大田应注意植株间的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植株损伤,防止病菌侵入。

     (二)改善环境条件

   室内光照,提高寄主抗病性。浇水施肥不宜过多,防止喷淋式浇水,浇水最好从花盆边缘注入,以免叶面湿度大而促进发病。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结束时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采取根茎周围淋浇。不同的花卉最好不要混植在同一温室。降低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温室要将湿度降至80%以下,尤其是在连阴之后晴天升温时,这项工作更要及时进行。注意操作卫生,防止管理过程中传病。灰霉病发病的适宜温度在20℃至25℃之间,高于32℃病菌停止感染、生长发育和养殖。利用这一特性,保护地栽培可以通过提高温度来控制病菌的发育和侵染。该措施在秋季使用效果明显。一般采取上午迟放风,但下午需要维持在20℃至25℃,降至20℃必须关闭通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至17℃之间,如果掌握好该方法,可以起到不用药而预防灰霉病的作用。

   (三) 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应以预防为主,抓准时机进行药剂防治。可以叶面喷药,也可以熏蒸、喷粉尘。

   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1∶200波尔多液喷洒,每两周一次。

   发病后及时剪除病叶,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一般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50%速克灵1000至2000倍液、50%多霉灵1000倍液、50%多菌灵500至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至800液等,通常每隔7至10天喷一次。喷药应细致周到,用药时间最好在上午9点以后,并避免高温和阴雨天气用药。宜多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止出现抗药性。

   药剂熏蒸。点燃成型的烟剂片或粉状烟剂,利用加热法将药剂有效成分分散成小颗粒,可迅速充满整个种植区,均匀达到所有物体表面,使一些喷洒药液不易达到的地方也能着药,杀灭病菌效果良好。

   可选用的药剂有10%速克灵烟剂(200至250克/667平方米)、20%百速烟剂(250克/667平方米)。熏烟3至4小时后放风。可以在阴雨天或浇水后进行,最好在傍晚封闭风口后进行。在空气湿度大而不适于喷洒药液时使用效果良好。

   喷粉尘。可以在无风的浓密地块和封闭棚室内使用。主要是利用喷粉器将颗粒小、飘浮力强的药剂分散在空中,使其自上而下慢慢沉降和蔓延,以达到杀菌效果。

   有效的药剂有10%灭克复合粉剂、5%百菌清复合粉剂、6.5%万霉灵粉尘剂、10%杀霉灵粉尘剂、5%灭霉灵粉尘剂,每9至10天喷施一次,连用或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至3次。施用量每亩1千克。要对准植株上方喷洒,喷后要封闭棚室,以防止粉尘受气流影响而飘移。施药最好在傍晚或阴雨天发病高峰期进行。

花卉灰霉病的症状与防治

花卉灰霉病是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花卉的生长季节经常发生,尤其是在冬春棚室内的花卉生长期间,致病菌可以侵染植株地上任何部分。如果放松栽培管理,更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影响植物开花,降低观赏价值,对花卉品质和产量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制约着花卉生产的经济效益。

一、危害的花卉种类

灰霉病危害多种草本、木本花卉,如丽格海棠、新几内亚凤仙、仙客来、瓜叶菊、蝴蝶兰、一品红、四季报春、翠菊、秋海棠、大丽花、倒挂金钟、荷包花、大岩桐、天竺葵、唐菖蒲、鹤望兰等50种花卉。

二、危害症状

该病危害叶片、花、花梗、叶柄以及嫩茎,也危害果实。使叶片、花腐烂,嫩茎折断,降低或丧失了花卉的商品价值。灰霉菌侵害叶片,往往在叶缘或叶尖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如开水烫伤),并不断向叶内扩展,湿度大时造成褐色腐烂,其上长满灰色霉状物。湿度变小时,发病部位变成褐色、浅褐色、枯黄色等干枯状(因花卉种类不同而异),花瓣上出现褐色、浅褐色、白色等水渍状斑块(因花卉种类不同而异),继而腐烂。嫩茎或含水量高的茎上出现褐色斑块,若温度、湿度合适,病斑扩展很快,使病部发生褐色腐烂,枝、茎杆折断或倒伏,病部以上部分萎蔫、枯萎死亡,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无论花卉的什么部分发病,在高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灰色霉状物是它们的共同特征,也是该病的重要症状。

三、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灰葡萄孢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的灰葡萄孢,病部出现的灰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细长,直立,有分枝,长1.3毫米,端部细胞膨大如球形,上面有许多小梗,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聚生成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少数球形,无色至淡色。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育适温10-32℃,最低4℃,相对湿度应保持90%。

潮湿时病部所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主要病原。温暖、潮湿是灰霉病流行的主要条件,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成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棚室滴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病菌对花器及叶片致病力较强,主要通过植株伤口侵染,也可由从开败的花器、坏死组织和表皮直接侵染引起发病,植株健壮则不易被侵染。在相对湿度维持在90%左右,温度在18-25℃左右的条件下最容易导致灰霉病发生。空气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迅速,空气干燥时,发展缓慢,灰霉少,花盆放置过密,通风不良的温室中发生严重。氮肥过多,植株组织嫩弱,则发病重。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施氮肥过多,土壤排水不畅,多年连作均易被病菌侵染,发病较重。在连阴低温之后,天气转晴湿度升高的条件下,灰霉病易爆发。有些花卉的老叶对灰霉病比较敏感,衰败的叶层和花朵常常是灰霉病菌大量繁殖的场所,大量的孢子飞到空气中,遇上合适的温湿度条件就会引发病害。温室采用喷淋式浇水也会帮助病菌的传播。扦插育苗时,由于用薄膜作拱棚,其内湿度很大,棚膜上若出现过多冷凝水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在通风不良,阴蔽潮湿的环境中植株易发病。一般北方在冬春季,温室大棚温度不够高湿度又大时植株发病较重。

四、防治技术措施

防治技术措施包括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防病和药物防护等。

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是防治花卉灰霉病最经济的手段,如香石竹红花品种较黄花品种抗病,在同等条件下,红花品种比黄花品种发病轻。

2.前期处理

(1)种子消毒为杀灭附着在花卉种子表面的真菌,种子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分钟,流水冲洗40分钟后使用。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后备用。

(2)基质消毒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新土,并对花盆、种球进行消毒。

(3)减少侵染源为减少侵染来源,随时清除病花、病叶等残体,对于凋谢花朵也应及时剪除。

(4)其他处理用种球、种苗种植的,种植前先剔除病株,用0.3-0.5%的硫酸铜浸泡0.5小时,水洗晾干后再种植。

3.田间管理

定植时施足底肥,促进植物发育,增强抵抗力。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同时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而加重病害,以保持植株健壮,提高抗病性。发病初期及时摘除发病部分,不可直接堆在温室或放在垃圾堆上,应集中起来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加强盆花的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花盆之间应留有充分的空间。浇水要“见干见湿”,盆土不宜过湿,防止积水。大田应注意植株间的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管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植株损伤,避免造成伤口,防止病菌侵入。

4.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增加室内光照,提高寄主抗病性。温室要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盆花避免放置过密,浇水施肥不宜过多,防止喷淋式浇水,浇水最好从花盆边缘注入,以免叶面湿度大而有利于发病。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结束时应通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施行根茎周围淋浇。不同的花卉最好不要混植在同一温室。降低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温室要及时通风换气,把湿度降到80%以下,尤其是在连阴之后晴天升温时,这项工作更要及时做。注意操作卫生,防止管理过程中传病。

灰霉病发病的适温在20-25℃之间,高于32℃病菌停止感染、生长发育和繁殖,利用这一原理,在保护地栽培中可以通过提高温度来控制病菌的发育和侵染,该措施在秋季使用效果明显。一般采取上午迟通风,使大棚和温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之间,超过33℃开始通风,如果近中午时仍在25℃以上,可以继续通风,但下午温度需要维持在20-25℃,降至20℃时必须关闭风口,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如果掌握好该方法,可以起到不用药而防治灰霉病的目的。5.药剂防治 防治此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应以预防为主,抓准时机进行药剂防治。可以叶面喷药,也可以熏蒸、施粉尘。

(1)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1:200波尔多液喷洒,每两周一次。

(2)发病后及时剪除病叶,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3)药剂熏蒸。

(4)喷粉尘。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